【精品】说课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第四节通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根据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结合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能说 ……此处隐藏8997个字……,增进友谊的效果。
3.说出自己的特长来锻炼学生的大胆发言的能力,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己长处的好机会。 4. 老师不断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三)比画画(通过画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写作,即达到了提高画画和写作水平。
六、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能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将所学的内容用口语表达给自己的父母, 以上,我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8设计思路:
“鹅”是我们寨桥的特产之一,孩子们对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次带孩子们到野外玩时,看到田里有许多的大白鹅,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学着鹅的样子大摇大摆的走着,嘴里还发出“戆戆戆”的叫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寨桥位于美丽的滆湖之畔,滆湖里还生活着许多的水生动物,这些水生动物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鹅大哥开店》。
活动目标:
1.运用点数、对应和连线的方式感知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
2.学会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等因素的干扰判断5以内物体的数量,感知数的守恒。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根据目标设置,我为本次活动准备了: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本环节我创设鹅大哥开店这一情节,利用白板中的聚光灯功能,让幼儿认识滆湖里的水产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环节:看标记,幼儿选物品
此环节我利用白板中的拖拉功能让幼儿根据给出的数字和标记来选物品。
第三环节:摆放水产品,让幼儿感知数与量的守恒。
本环节我利用白板中的连线和移动功能让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感受数与量的守恒关系。
环节四:卖水产品,请幼儿找出等量的水产品。
我让幼儿录音来找出和录音中等量的水产品,本环节我让幼儿到白板上来进行操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环节是幼儿操作,教师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利用家乡的鹅、螃蟹、鱼、螺丝等特产来创设情景展开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中我利用白板中的聚光灯、拉幕、拖动等功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相关知识,幼儿学习兴趣浓厚,目标达成度较高。但在让幼儿感知数与量的守恒关系时,我应多请几位幼儿来讲讲,让每个孩子都有一次锻炼的机会。
说课稿 篇9《我喜欢过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的: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喜欢过年》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VCD《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VCD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生生互动:(活动一)祝福热线 学生自由将祝福送给其他亲人、朋友等,让其他学生来扮演他们,相互赠送祝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互动,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群体互动:(活动二)特别行动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模拟过年的活动,如:“帮妈妈布置房间”、“访亲拜友”、“采购年货计划”、“春节慰问活动”、“有趣的游艺活动”等,同学们分组讨论,确定主题,再进行准备,制定计划或排练小短剧。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巧妙地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倒好处地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