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9:29:0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重点是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在指导学生浏览西沙群岛图片的同时,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海水的奇妙,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后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物产,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有话可讲。多次在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视觉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更全面。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

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 一节课,着重处理了“海底”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海底”一个片段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个别读音还不准确。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被当成一种形式。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想法。

5、朗读指导的还不到位。应加强平时课堂的指导朗读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通过画面感官,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对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海水的美。

下面,我想谈谈对某些教学细节的一些想法。第四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因为在导入时学生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风光有大致的感受,所以在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中,我将学生先引向描写海水具体风光的句段进行品读,抓住关键词语如“五光十色”进行赏析,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弄懂词语意思,同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对“五光十色”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引读,让学生对“五光十色”引起注意,接下来提问必须精炼、准确,比如针对五光十色的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这么多,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的?”,这样学生很清楚回答是“五光十色”而不是“瑰丽无比”。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我出示了画面,让学生结合图片来形象地理解。还通过比较近义词“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个词语学完了我马上请学生读优美的句子,读出“五光十色”的感觉,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海水的颜色会不同,学生都能找到答案,我进而让他们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句子。最后,我让学生学习海水这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总后分,围绕“秋天来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来把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进行小练笔。

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师傅的指导,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自然。

2、引导时的提问不明确,不简练。

3、留给学生小练笔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好地展示。

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多听课,多反思,多请教老师,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教学时,我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 ……此处隐藏11203个字……炼一些,我深以为然。再次思考整个课堂过程,我其实可以在这些方面节约时间:

1、开课时不用复习古诗导入,学生只是背诵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辅助作用,可以去掉直接导入。

2、教学“生物趣”时,紧扣关键词品味出“趣”就好。

3、教学“鱼儿多”时对比排比句式中的四个分句,发现它们描写的角度不同,直接出示图片进行仿写,重点就会更加突出,直指问题中心。

评课结束后再和组里老师继续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的原因,我们觉得虽没有留给学生当堂写作的时间,但一步步的指导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这样落地生根的指导才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我自己的课堂把控来看,备课还是不够细致,对于合作读议的内容有预期的设计,但到了真正的课堂上却出现了目标不是很清晰的现象,有时会跟着孩子的回答跑偏,有时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指导太过随意,不能紧盯目标而引导。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一定要做到各个环节,甚至各个细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继续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成者。真正做到为孩子的发展而教学,真正做到为孩子的深入思考而引导,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

有缺憾的课也应该是美的,它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当然,这个思考的过程也让我对未来的每一堂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老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新课程人教版三上年级的教材中仍旧保留了这篇课文,可见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课上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基本达成了,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如开头“今天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学习“海底”部分时: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当处理教材,加强语言实践

在课堂中我多次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海底”段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其他鱼的样子。又如在学习海底生物部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后,选择一种生物,配上动作为喜爱的海产品作个自我介绍,学生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丰富的图片配合课文学习和朗读为主。

因为考虑到课文内容虽然很丰富,描写得很生动,但学生对海底的生物毕竟接触很少,如果要学生能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那样充分深刻,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诵读体会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在备课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海龟、海鸟、鸟蛋的图片,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遍地的鸟蛋的图片中,感受着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欣赏,我知道,他们此时学到的东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当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数不清的鱼的视频时,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声,这些就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美景。有了这样直观的感知,学生再来学习课文语句,他们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十分投入。我们经常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习真的成了学生的内需,他们就像一部已经发动了的机器,他们会全程主动地学,主动地探求知识。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课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设计好要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的,但是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本来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喜爱这些海底动物),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锻炼胆量,应该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所以,这点缺陷成为了我这节课的遗憾,我还将会在本课的练习课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不过,“金无足赤”,在教学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断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