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必须去》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1太平路小学 李淼 《我必须去》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课文,主要讲李丹为了说话算话放弃了自己期盼已久的马戏表演,而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课文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文章中有两个词语“急促”、“犹豫”是学生很少接触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开始,我设计的教案如下:爸爸急促地对李丹说……师:什么叫急促的说呢?生:就是很着急地说。师:那你能不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爸爸的话?以次引导学生理解“急促”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李丹想到那钻火圈的老虎,想到算算术的小狗……马戏一定很精彩,但是,自己又和同学约好去敬老院,所以很“犹豫”了。师:李丹犹豫了,那你知道什么是犹豫么?生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师:那么李丹为什么犹豫了? 这样的课堂教案虽然能够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但是,却经不起新课程的衡量。在教师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显得“讲多学少”,好像教师设计了许多圈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会有效。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时刻告诉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于是,在有经验教师的指点下,我的教学作了改动。不是设置框框让学生在其中学习,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阅读教学在此意境中,由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急促”这个词语的教学中:师:快听,爸爸来电话了,说了些什么?生朗读。师:那么爸爸怎么说的?学生此时根据课文的情景能加快语气,教师再趁机范读,学生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不用一一解释。
学生就在自己的体会和朗读中理解了“急促”。在“犹豫”的教学中,我放弃了琐碎问题的提问,由一个问题涵盖。“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想些什么?”在教学中,学生说出了李丹又想去看马戏又想去敬老院表演节目的矛盾。反复地体会着李丹的心情。同时不是从字面而是从内心的一种感悟中理解了“犹豫”那么我又顺水推舟说:“看,此时的李丹那不定主意了,她现在很——”生:“犹豫!” 整个教学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在自主的感悟中学习往往理解的更为深刻。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感悟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感悟会自己生产知识,进行创新式的教育,所以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同形成框架的教学相比,“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的教学方法,更为含蓄,更有渗透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点对语文教学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全体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去感悟,让学生在自身的体会中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动起来。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创造环境感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语文教学只有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将学生带进文学的神圣殿堂。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 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 初步认识“寻找朗读提示语”这一新的朗读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巩固学过的识字方法。
4、 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要讲信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悟到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 插图导入:
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小女孩的打扮,图文结合朗读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朗读法)
李丹这么精心的打扮,她要去哪里呢?
二、 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 在她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爸爸这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第2—8段,理解“急促”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寻找朗读提示语)
2. 你们看过马戏吗?
(1)看插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
(2) 你觉得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3) 学习第六自然段,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朗读提示语)
3. 这么好的机会,李丹马上答应爸爸了吗?
(1) 可是李丹犹豫了,她在想什么呢?理解词语“犹豫”(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2)李丹犹豫了,因为——(出示:“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3)到底去要哪里?这时李丹想起了什么?(第十自然段)重点体会“是啊,我必须去!”这句话。
4. 爸爸支持李丹的做法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时的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李丹的心情怎么样?
5. 课文小结。
6. 分角色读课文。
四、 拓展:
出示案例,思考应该怎么做。
五、 总结:是啊,讲信用不但能使别人活的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做个讲信用的人。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想出了一些简洁的句子来鞭策自己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敬老院 ? 看马戏
守信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3这是北师 ……此处隐藏1458个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恰倒好处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所以我用心地听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不是空洞地表扬“好”、“很好”、“你真棒”,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以倾听架起了师生之间真诚的心桥,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我认为缺乏气氛情趣的语文课不算好课,没有青春活力的语文课不算好课。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亲近语文,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就需时时刻刻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掌握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的极致。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6《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我觉得教学时应扣住诚信 ,通过学文,重在明理。通过读文,我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我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我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使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我把这进退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我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我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我没有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7《我必须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学本课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的教学大致需要两课时的时间。这里着重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第一课时,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课前他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所以一上课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老师是否可以就故事的情节,问大家几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于是我首先准备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同学们,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去哪儿?马戏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现在她能去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群体探究。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
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
2、还不很熟悉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紧接着,还是由小小组继续合作再朗读课文,讨论李丹为什么毅然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合作解决。
三、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讲信用有多么重要,自觉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8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